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打车软件血拼露出诸多破绽
作者:蔡长春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点击数1178  更新时间:2014/2/26 11:26:44  文章录入:谈心  责任编辑:bjb

       血拼背后的动力何在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背后主要是两大互联网巨头在抢夺移动支付终端的市场

       对于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如此激烈的竞争,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有竞争是好事,可以一起培养用户习惯,让更多人体验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快捷。”
       快的打车公关总监叶耘则坦言,对于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而言,双方背后分别有阿里巴巴和腾讯作为支撑,现在的这些投入对如此规模的企业来讲并不存在很大压力。
       “首先来讲,打车市场本身规模较大,一年的市场规模大约有4000亿到5000亿元人民币。”叶耘进一步解释道,“这必将是个规模巨大的产业,从商业角度看其意义本身就很大。”
       此外,在叶耘的眼中,原来线下大量进行的现金交易都有可能转向移动支付的新领域,这里的市场前景就更大了。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打车市场的争夺更像是一个幌子,最终的目的还在于对移动支付市场的抢占。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血拼的背后,实际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大互联网巨头的移动入口之争。”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从事IT业务的律师赵占领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背后主要是两大互联网巨头在抢夺移动支付终端的市场。
       李宇恒认为,腾讯与阿里之所以愿意为打车软件“烧钱”,是为了培养用户手机支付的习惯,这将关系到公司所有产品的发展“钱”途。
       在李宇恒看来,价格战一直是资本雄厚企业的拿手菜,通过大量“烧钱”能够削弱对方的力量,获得主导地位。
       张晶也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我们希望用户能养成使用‘嘀嘀打车+微信支付’的出行和支付习惯,享受移动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更多便利。”
       在两大巨头斗法正酣时,行业里其他同类公司却早已熬不住了。
       较早进入国内打车软件市场的摇摇招车的日子就并不好过。一位接近摇摇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一开始摇摇也想过要奋力一搏,可是后来发现资金上的差距与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实在太大。
       叶耘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摇摇招车现在已经转型另谋生路,大黄蜂(同为打车软件公司)也被快的并购了。
       “现在打车软件的市场份额已经明显集中于嘀嘀和快的两家公司身上了,最后这个市场的集中度将可能更高。”赵占领表示。
       一位业内相关人士在回忆打车软件刚刚兴起时的景象不禁感叹:那时候一下子出来好几个公司抢市场,有的出租上甚至装着三四个不同打车软件公司的终端。可是,现在除了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谁还知道打车软件的第三、第四是谁呢?
       赵占领对此也颇有感触,不用说打车软件的第三第四,相比于如此高额的补贴,就连官方的订车热线也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