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易中天十年回顾:从《品三国》到《三国纪》
作者:隐虹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点击数2317  更新时间:2015/1/7 12:25:29  文章录入:谈心  责任编辑:bjb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隐虹

    2005年,易中天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次年年初,他的讲史节目《品三国》一炮而红,同名图书达到了几百万套的惊人销量,并创下了破纪录的签售成绩。
    转眼间,易中天登上百家讲坛已10年,而他65岁开始创作的《易中天中华史》,也已经出版到了第十本《三国纪》。从历史的讲述者,变身为以一人之力、完成一套通史的著史者,易中天的身份转变是怎样完成的?从《品三国》到《三国纪》,易中天要怎样完成其历史叙事?为此,《法治周末》对易中天进行了专访。

我追求的不是通俗,是亲切的高端

    法治周末:从2005年你登上百家讲坛到今年已经10年了,你讲述历史方式的成功、受欢迎的程度,在《品三国》非常惊人的销量中得到了验证。回头看,你觉得在历史的通俗讲述中,有哪些值得总结的地方。
易中天:我并不很认同“通俗”这个说法。尽管大家都说通俗不等于庸俗。但大多数通俗读物追求的不是通,而是俗,或流于俗。通而不俗并不容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可惜通俗读物一般都是不痛不痒。

    法治周末:可否说大众化?
    易中天:我对大众化也不太认同。我现在所写的《易中天中华史》并不大众化,它是一个高端产品,不是通俗读物,也不是大众读物。所以,我从不问销量。如果它销量很不错的话,那只能说它是苹果6,苹果6不是大众产品,它卖得也不便宜,但是它照样可以受欢迎。我绝不迎合所谓大众口味,我的态度很简单,一定要高端。《易中天中华史》绝对是高端产品,但高端不等于拒人于千里之外。高端可以亲切,关键你自己不要端架子。

    法治周末:2006年《品三国》的成功,使得很多人投入到历史写作中,甚至一些从来不写历史的作家,也投入到历史写作里面去了。作为一个先行者,你怎么看这个潮流?
    易中天:这个只能问他们了,我实在是不方便评论,也无权对别人说三道四。可能很多人明白几点:第一,原来历史读物还可以这么受欢迎,以前历史书是没人看的,现在知道了,历史书还是有人看的;第二,原来历史书也可以这么好看;可能还有第三个原因,原来写本历史书还能挣点钱。我想可能有人明白了这三点。不能说这就是人家的想法,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
    对于这个潮流,我只能表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我们本来就是一个历史感很强的民族,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能够回归这样一个传统,至少不能说是坏事。但任何事情一旦成为潮流,一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这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怎么能让我们的读者来鉴别?你不能要求读者都是历史专业毕业的。

    法治周末:但是读者有权要求这些书是可靠的。
    易中天:当然。

    法治周末:那你著史的原则和标准是什么?
    易中天:每一个史实,包括历史人物的每句话,我都在后面注明出处。也就是说,我保证我讲述的这段历史至少是有案可稽的。我不能说我讲的历史是真实的,因为原始记录都有可能是假的,这没有人能保证,谁要说能保证就是一个骗子。但我能保证的第一是有案可稽的,不是我信口雌黄;第二是,在即便有案可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真实。

    法治周末:怎么能做到呢?
    易中天:让证据说话。我要求证据有三个:文献、文物、文字。在文献和文物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取文物不取文献,因为文物是不会撒谎的。还有古文字是不撒谎的。这样就能避免非历史专业写作者常常会犯的错误。

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为什么没火

    法治周末:你在《品三国》之后,又讲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跟《品三国》相比,这是你更乐意向读者传达的内容。但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它的受欢迎程度不及《品三国》,这是不是你想给的跟读者想要的有一个错位?
    易中天:有多重原因。《品三国》成功也有多重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时”,正好踩在那个点上了,这是一个原因。当时百家讲坛经过阎崇年、刘心武这些人的努力,开始有了知名度。如果我早两年去百家讲坛讲《品三国》,也未必那么火。第二个原因,题材。如果不是这个题材,也未必那么火。

    法治周末:对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观众和读者肯定没有那么熟悉。
    易中天:是的。这个题材大家觉得比较陌生。但也很难说,是我们得到了不对的心理暗示,总觉得《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个东西肯定很不好听。我可以讲一个例证,我曾受邀到美国访问,到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讲《先秦诸子》。主办方非常为难,说没人来听。我说,不行,在美国其他地方都可以按你们的想法去讲这个、讲那个,但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胡适先生待的地方,我必须讲《先秦诸子》。结果那场演讲推迟半个小时举行,为什么?人满为患,临时加座椅,盛况空前,让主办方大吃一惊。
     另外,我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时候,百家讲坛已经开始退潮。也就是说讲《品三国》的时候,正好那个潮往上涨。到了高峰必定要退潮的,何况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时候,有媒体带头唱衰百家讲坛,制造百家讲坛收视下滑的假新闻。这个假新闻制造出来以后大家都相信,然后大家都不看。没办法。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