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尘封档案,再揭日军侵华真相
作者:高原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点击数8441  更新时间:2014/1/22 8:50:26  文章录入:谈心  责任编辑:bjb
 
       “暴行日本人都看不下去”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录,来源于1938年2月19日和28日由日军华中派遣宪兵队司令官大木繁上报给关东军司令部的两份《关于南京宪兵队辖区内治安恢复状况的报告》。
       报告中显示了“事变前后的人口对比”:“事变前”,南京人口是100万人(不含下关),到本旬(2月28日),共计归还(返回)人口33.5万人;下关人口是13万,后归还1万人。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在之后的6个星期里,日本军队使用各种惨绝人寰的手段,在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万人以上。而日本一直有人企图缩小南京大屠杀的数字,甚至否认这一罪行。
       吉林省档案馆历史档案管理处处长赵玉洁说,南京大屠杀发生前后,南京地区人口减少70多万,为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增添了新的证据。尽管这70多万人中不排除有一部分逃到了外地,但大屠杀前后人口差距这么悬殊让人震惊。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不容置疑。
       而另一份该馆所藏的1937年12月23日的《大阪每日新闻奈良版》,随军光本本社特派员的文章《南京总攻击观战记》,也佐证了侵华日军的罪行。文章中写道:“记者来到中正路西侧地方,这里近十万名难民正稀稀落落地陆续归来……经助川部队和海军扫荡的尸体从这条街到扬子江下游,绵延二三里远。”
       此外,日军的多份档案显示,强征慰安妇、建立慰安所是侵华日军以公款支付的官方行为。
       一份档案中记载,南京周边地区的慰安所,最多时每旬1名慰安妇要被267名士兵“利用”,最少时也要应对71名官兵。日军对慰安妇粗鲁残暴,欺侮、虐待她们是家常便饭。
       吉林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新发掘的日军遗留档案中发现了一批日本人的信件,有的书信中记载,对于日军强奸妇女、虐杀儿童等残暴行为,他们自己人都看不下去。
       1938年3月12日,隶属于日军华中荻洲部队的渡边德右卫门在发给新潟县西颈城郡上早川村关原草苗的信中写道:“二月六日我中队在警备中,附近有近万名残余敌人。可怜的是当地老百姓,因为接到全部杀光的命令,虽然我们对小孩子多少抱有一丝同情,但含着眼泪,一起杀掉的也不少!”
       1938年6月8日,隶属于奉天工藤部队的木村镇雄在寄给石川县金泽市的妻子木村美代子的信中写道:“国境方面同事替代了俄国人站岗,听说强奸也是每天都有。”
       这批信件出自《邮政检阅月报》。为防止日本官兵及国民通过信件电报等泄露军事机密及日军烧杀抢掠罪行,日伪当局制定了军事邮件检查及地方普通邮件检查制度,地方检查部门按月上报中央检查部门。这些“违禁”内容被日军摘抄整理成册,上报军队高层,形成了《邮政检阅月报》。
       目前吉林省档案馆保存的《邮政检阅月报》共计217卷,记述了日军军人见证日军强奸妇女、虐杀儿童等罪行,以及少数日本军人同情中国百姓、厌战思乡、反军反战的情绪,从侵华日军的视角反映了侵略者的暴行。
       目前,吉林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对《邮政检阅月报》中的内容进一步整理发掘。

       特殊时期的特殊意义

       法治周末记者从吉林省档案馆历史档案管理处获悉,对这批日军侵华档案,他们计划用3年时间翻译公布完。这意味着参与这项工作的六七十名档案员,每个月至少要完成40万至50万汉字的翻译量。
       2012年,吕春月报考了吉林省档案馆的公务员,并顺利通过了考试,分配到了历史档案管理处的日语翻译工作。
       进馆的第一天,领导让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历史。一本《东北沦陷14年史》成了她的必读书目。
       从她工作的第一天起,接触的就是这批日军档案。
       吕春月介绍,从翻译,到整理、鉴定,整个过程让她对这部分历史有了极大的兴趣,也经常把自己整理的成果在馆内举办的沙龙上和大家分享。
       对于吉林省档案馆开放的这批关东军档案,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管理教研室副教授宫晓军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吉林省档案馆的这个举动在行业内引起很大的关注,在中日关系紧张的这个时期,这批档案的公布起到了用证据支持观点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教授黄霄羽也表示,吉林档案馆能够结合社会热点,让当时当地形成的原始档案来说话,可以让档案馆的地位更好地体现。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