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那些落马官员的博士论文,一些令人玩味的现象也会随之浮现:有的博士论文“含金量”受到质疑;有的与官员的主政思路秉承一脉,受追捧一时;另一些与廉政相关的博士论文则透露出作者后来的落马实属“明知故犯”
编辑整理 法治周末记者 潘琦 随着博士数量的不断增加,在落马官员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博士身影。据法治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至今的6年间,在落马的副厅级以上官员中,有博士学历的官员超过20人,其中厅级官员和部级官员将近各占一半。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之后,落马博士官员的数量更表现为一条上扬的曲线——仅2013年,就有至少12位博士官员落马。 全国政协委员孟学农曾抨击贪官读博“图虚名,招实祸”,称“真想建议中组部把这些博士招来考一下”。 事实上,在落马博士官员中,不乏“学者型”或“技术型”官员。他们在升迁之前就已完成博士教育。以2013年落马的衣俊卿为例,这位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博士曾被评价为“学品官声俱佳”。其2007年步入仕途时,已博士毕业20年。落马前,他的职务是中央编译局局长。 不过,更多的博士官员,是在仕途之中,通过“在职教育”获得了博士学位。在法治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的落马博士官员中,“在职研究生”超过10人。如果对这些落马官员博士论文的内容、写作过程和当时受到的评价等进行梳理和归纳,一些令人玩味的现象也会随之浮现。
官学利益勾连的影子
对于官员读博的动机,提职晋升时多一个筹码被认为是首要因素。特别是最近十年,对于干部的学历学位要求变得更高。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官员的博士身份往往也成为其扩大社交范围、经营政商关系的“门面”。 以落马的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为例,其在获得博士学位的5个月之后,就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科建设与发展指导委员会”委员、资源学院兼职教授。 与此同时,沈培平还兼任北师大与云南省普洱市政府共同组建的北京普洱茶研究院的院长。根据资源学院官网上的描述,这家机构“主要进行普洱茶高端顶层设计”。截至2012年6月,已到位研究经费近1000万元,并为资源学院筹集了160万元的奖教教学金。 值得注意的是,沈培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读在职博士时,正担任云南省普洱市市委书记。 沈培平的博士论文《云南省普洱茶产业发展研究》也和普洱茶高度相关。论文摘要中称:“本文就云南普洱茶产业化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为云南省政府进行普洱茶产业化决策提供背景研究支持。” 而同为副部级官员的季建业在学术路上似乎走得更远。季建业落马前为江苏省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的他,身上贴着“法学博士”和“农民问题专家”的标签。 官方履历显示,季建业的“学途”紧随仕途。早在1996年其出任江苏省昆山市市委副书记时就已开始学术镀金之旅。并在此后先后拿下苏州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不过,就在季建业博士毕业的第二年,就有包括“三农”问题研究者张英洪在内的多位学者在网上指出其研究农民权益问题的博士论文《农民权利论》涉嫌抄袭。 还有媒体曝出,苏州市纪委的QQ群里曾传言,季建业的博士论文系江苏某大学教授代笔。而另据知情人透露,季建业的博士论文直到答辩前一小时才送达,而他本人并没有参加答辩。 事实上,季建业的经历也折射出近年来被揭发的官员学历造假的新趋势——更多涉及“注水文凭”,即被认为名不副实、利用关系和身份获得的文凭。 另据了解,季建业攻读在职博士时,其另一身份是苏州大学的校董,并实际参与了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整合。有媒体指出,在季建业身上,交织着官学利益勾连的魅影。 重庆市前副市长王立军的读博经历也尤为顺利。作为只拥有初中学历的转业军人,通过自考与成教取得了中专与大专文凭后,在十余年时间里,获得了29所国内外大学或研究中心的兼职教授、硕导、博导、主席等头衔。 值得一提的是,王立军2007年才开始读大连海事大学的在职博士,当年7月即被聘为该校法硕研究生导师。而截至发稿时,法治周末记者也未能在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和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找到王立军被收录的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同样难以在数据库中找到的并不只王立军一人。在法治周末记者搜集到的22位落马博士官员样本中,广东省科技厅前厅长李兴华等7人的博士论文均未查到。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