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陕西安康农业局以争取补助款为由收取养殖户公关费10万
作者:俞刚  文章来源:华商报  点击数845  更新时间:2008/12/5 9:45:4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法讯网讯-华商报报道  (记者 俞刚)

核心提示:陕西安康市汉滨区农业局农经站以争取国家补助款为由,先后向多个养殖户收取“公关费”10万余元。一名乡党委书记说:“项目给谁都一样,不公关肯定不会给你,这是潜规则。”

    安康市汉滨区农业局农经站以争取国家补助款为由,先后向多个养殖户收取“公关费”10万余元,养殖户只能无奈地接受。另一方面,陕南地方财力匮乏,又急需资金维持发展,于是个别基层党委和政府把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一名乡党委书记说:“项目给谁都一样,不公关肯定不会给你,这是潜规则。”

    “东宁魔芋协会”是安康市汉滨区众多养殖协会之一。协会位于该区早阳乡距316国道约10公里的山沟集市上。杨化俭是“东宁魔芋协会”会长,这名忠厚的秦巴汉子从事魔芋种植研究、精粉深加工和销售工作已有多年。

    杨化俭在距集市不远的村里登记注册了一家以收购魔芋、精粉加工和销售为主的“东宁魔芋精粉厂”。

    早阳乡“东宁魔芋协会”会长:“给农经站交了一万元”

    提到“公关费”的事,杨化俭也没有过多的回避:“不错,区农经站的人是收过这钱,一开始要两万元,当时我手头紧,只交了一万元,他们还打了收据。”

    据了解,2008年5月12日,安康市汉滨区农业局农经站站长龙朝友一行来到早阳乡,收取了杨化俭一万元的公关办事费用。“当天是我让人交的钱,收据还在我这里。”随后拿出了写在白纸上的所谓收据。“除了魔芋协会外,根据市场情况,我又向区上申请准备成立个蚕桑养殖协会,这也是政府扶持项目,如果能争取到这个项目,就能拿到10万元的资金补助,就能带领村民们实行多元化养殖致富,这可是件大好事。”杨化俭说,仅魔芋种植一项,协会和他的厂子每年就能给早阳乡及周边村民增收几百万元,“我们这里气候环境都适合养蚕,如果项目申请下来,还能给村民们增收”。
“这钱当时是他们主动上门来要的,说是办事(审批蚕桑养殖项目)跑关系要花钱,我想也是,就先交了一万元。”但事情并非如杨化俭所料,在交过一万元之后,他申请的蚕桑养殖项目却杳无音信,“半年多了,别人同时和我申请的项目,补助资金都到位了,我的项目连消息都没有”。

    农经站:“谁向媒体举报,一切后果自负”

    “一般像这种事,交钱的人是不会主动去要的,就算事情没办成,也不能要钱。”但从心里讲,杨化俭还是希望农经站能把钱退回来,“我已经打听过了,蚕桑养殖的项目根本就没戏,当初市上通知区上只报五个项目,而区上报了七个,目前省上只公示了两个项目。”在交过办事费用之后,杨化俭也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到相关情况,“这事区上根本做不了主,农经站只是个经办单位,项目申报成功与否,他们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就在记者采访完杨化俭的当日下午,汉滨区农业局农经站有人给杨化俭打电话:如果你把这事给媒体说了,一切后果你自负。“我就一个农民,我做的一切无非是自己致富的同时能给村民们带来好处,我既没有违规也没有违法,我负什么后果?”尽管认为自己没什么过错,但杨化俭还是心存顾虑。

    在调查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汉滨区农业局农经站相关人员收取过多家养殖户的类似费用多达10万余元。

    记者从多名养殖户处了解到,农经站收费大都出具了收据,内容均为:“××乡××专业协会预交办理扶持资金费用款一万元”等字样,落款均加盖了“汉滨区农村经营管理站财务专用章”。

    梅子铺镇袁庄村一村干部:“花一两万元争取到补助,划算”
“响应政府号召,我和村民们合伙筹资近30万元建起了养猪场,政府说有国家专项直补款,但至今我没有见到一分钱,还多花了近2万元的冤枉钱。”与早阳乡的杨化俭一样,汉滨区梅子铺镇袁庄村村干部袁某坦承,汉滨区农业局农经站也收过他的钱,“他们说申报的人很多,给点活动经费,好回去请客。如果不给,上会讨论通不过,农经站没有办法给盖公章、写证明。你说我不给‘公关’费能行么?”“养猪场没有国家专项直补款,就没有钱买饲料喂猪了,这样的话,我的损失就是十几万元。我必须申请贴息扶贫补助。”在袁某看来,“花一两万元能争取到补助,还是划算的”。“我是给站长送过20斤菜油,但那个不算,那是出于私人关系。”袁某称,农经站的龙站长先后收了他两次钱,“第一次,他要了8000元,说是‘公关’费,给上级领导送。第二次他要4000元,说是单位要收取手续费,一定要交,交了钱后给打了收据”。

    同样,袁某也是在2008年5月份给汉滨区农业局农经站交的办事费用。“听说省上已经把钱补助到位了,目前已经到了镇上。”至今没有见到补助款,“农经站说养猪场国家专项直补款已经拨到梅子铺镇了,现在要我去镇上‘公关’。”“我哪里还有钱去公关,办养猪场已经借了成十万元的外债,如果补助拿不到,这场就没法办了”。“我们也是才听说区农业局把袁庄养猪场的补助款打到镇上的财政账户上了,具体情况不大清楚。”据梅子铺镇一位姓李的主管副镇长介绍,国家对养殖户的直补款通常是由区农业局相关部门直接与当地养殖协会接触,由养殖户申报到协会,协会上报到农业局,农业局审核通过后报到区上,逐级上报但不经过镇政府。“打到镇财政上的原因好像是袁庄养猪协会的相关手续还不健全,区上可能是为了避免资金到位后管理和使用可能出现问题,才将钱临时划拨到镇财政账户上。”李副镇长称,直补款是专项资金,镇上是不会动一分钱的。等协会规章制度和手续完善后,会立即打到协会的账户上。
听说记者采访农经站把钱退了

    据了解。汉滨区农经站是“汉滨区农村经营管理站”的简称,也叫“汉滨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当地养殖户称其为“减负办”,国家对养殖户的补助通常由减负办主管申报。

    记者从汉滨区多个养殖专业户处得知,安康市汉滨区农业局农经站相关负责人以申报国家专项直补款为由,向每户收取的“公关”费1万~3万元。11月初,记者前往汉滨区农业局采访时,该局办公室主任丁显聪说,当日相关领导均在外开会,就群众反映农经站收取养殖户“公关费”一事,丁显聪与农经站站长龙朝友电话沟通后告诉记者:“今天龙站长孙子过满月,你下周一去找他吧。”

    随后,记者电话联系到龙朝友核实“公关费”一事,龙朝友矢口否认:“没有这回事。我现在在外面开会。”当记者问及养殖户手中加盖了“汉滨区农村经营管理站财务专用章”的收款收据是怎么回事时,龙朝友支吾了一会儿,说自己能解释清楚,便挂了电话。

    日前,就在记者结束采访时,相继收到汉滨区建民镇、早阳乡和梅子铺镇养殖户们传来的消息:农经站已经把钱退了!
“潜规则”下的难言之隐

    一名乡党委书记说:争取到补助,花点钱也值

   “说心里话,这几年时不时有上级部门的工作人员跑到乡上,称能申请到这样那样的补助资金,我们都适应了,他们无非是想让乡上和协会拿点‘公关’费用。”据汉滨区某乡党委书记张某讲,像汉滨区农经站这样的做法已经是屡见不鲜。“现在乡一级政府财政可怜得很,哪里有经费去公关?每次来人我们都会热情招待,但会仔细甄别,如果确实能争取到专项补助,花点钱也值”。“话说回来,项目给谁都一样,不跑关系不送礼,肯定不会给你,这是潜规则。”这位张书记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安康市政府工作人员说:“陕南地区的地方财力匮乏,需要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资金来维持地方的稳定和发展。”“我曾经工作过的一个乡上,每年财政收入只有十来万元,但开支却要上百万。现在还好,财政转移支付之后,按人头,上级财政给我们每人3000元的办公经费,政府工作人员不到50个,全年经费也就十来万元,这些钱只能维持日常运转,申请国家专项补助款对发展地方经济非常重要”。

    据了解,自实行分税制以来,地方财政收入逐年减少,地方政府在所辖区域内无法获得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必须寻求外部的支持,“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据安康市某县某局领导透露,县局每年也会请客送礼搞“公关”,为的是让市局多给他们批一些专项资金。“如果不去‘公关’,就要少些。“因为部分专项资金的拨付具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让纪检部门为难的“潜规则”

    据了解,在陕南乃至西北地区,时常发生“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向下级单位和个人收取办事费用”的事件,但在纪检部门调查处理的时候却遇到了难题,“因为这些案件涉及上级部门,如果处理当事人,把上级对口部门的相关人员牵涉进来,对以后该县争取上级的财政资金补助就很不利。“说不定,以后就没有了。”安康市一位从事过纪检工作的老同志谈及该现象时也很无奈。

    据透露,类似这样的项目资金需要向县(区)的上级即市、省政府的相关部门去争取。在争取过程中,请客送礼是基本的“人之常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个别基层党委和政府大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动和鼓励广大干部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甚至制定了奖惩办法,把争取上级的专项资金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完成或超过任务的给予重奖。鉴于此,纪检等相关部门对查处上述案件为难就不难理解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