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70多名职工被辞背后的辛酸泪
作者:张朝云  文章来源:云南法制报  点击数851  更新时间:2009/9/9 9:17:2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据云南法制报报道 辛辛苦苦为公司效力了10多年,最终的结局是一纸裁员文件——按理说,企业裁员也属于正常的行为,但是这事背后却存在太多蹊跷。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被迫辞职”。近日,威信县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职工与烟草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70多名员工状告老东家的背后,是难言的辛酸泪。

  
100余人旁听庭审

  8月21日,威信县民一庭,100余个旁听席完全坐满了人,大家的眼睛死死盯住审判的法官,这是他们最后寄托的争议解决之地。由于人员众多,法院派出了多名法警维持秩序。

  旁听人员大都是当年供职昭通市烟草公司威信县分公司(简称威信烟草公司)、而又被公司裁减的人员。4年以来,他们选出代表,从地方到中央都上访过,欲通过行政压力促使公司方妥协。曾经,此事被列为昭通市督办事件,然而效果仍不明显。他们与公司方面的争吵,也持续了4年,最终没有效果。
  
 
 烟草公司裁员争议

  2005年,威信烟草公司下发文件称,“企业因生产经营规模调整、机构调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实行减员增效而产生的超编富余职工”。

  经过系列的内部考核,110名职工进入裁员名单,这些职工大多在企业工作多年,是周围人羡慕的“高收入群体”。补偿标准,是“一次性安置费50000元、一年工龄补偿6000元”。这点标准,令很多人都觉得心寒。自从文件下达后,这些职工就开始待岗,只能每月领几百元的生活补助金。

  这就意味着,他们只能在“辞职、待岗、长期待岗,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中任选一项。一纸文件就要夺去他们的饭碗,这又为何?

  
公司规定的“强迫”之嫌

  烟草公司裁员的最大理由是,考虑整体竞争力,必须进行减员增效!而在当时,烟草公司效益其实仍令人羡慕。

  职工们不但不愿走出公司,还选择了上访,并且与公司领导层不断争吵。他们理由是,公司没有到过不下去的地步,没有必要裁员。

  员工们迟迟不办理辞职手续,公司方面又出台文件:“超过2005年9月25日签字辞职的职工,补偿标准中的一次性安置费由5万元下降到2万元,经济补偿金一年工龄由6000元下降到3000元。”这个规定,被职工们认为带有强迫和威胁利诱。

  这一招很有效,面对“超时”之后补偿的巨大反差,110名职工很快在“自愿申请辞职书”上签字。

  
“新劳动法”带来转机

  2008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新的劳动法,这让被辞退的110名职工看到了转机,他们据此认为,公司出台的文件违反劳动法。

  职工们认为,当初所谓的职工代表大会,事实上只是一些公司管理人员和少数在岗职工参加,一天之内就拟定并下发了文件,并没有按照法定程序通过多数职工的同意。

  他们反映,企业裁员与经营状况并无关系,当年的奖金发放标准“公司经理6万元,普通职工6000元”好过往年,公司还投入2000万元以上建盖了豪华办公楼。根据规定,企业如此规模裁员,应该报经劳动部门审核,但烟草公司没有上报,给人予“暗箱操作”之感。

  110名职工中的70多人,在通过多种方式反映无果后,终于走上了法庭。

 
 律师:“强制辞退”不合法

    “虽然这只是一起普通的劳动争议,但其透出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要大于案件本身。”云南法闻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陈维镖说。

  这起官司背后,是许多企业以自己的强势地位,通过种种不合法的手段和所谓文件规定,侵害劳动者权益。比如在此事中,“辞职”并非职工们的真实意愿,而是涉嫌被威胁利诱;其次,也不符合法定程序。

  陈律师认为:“如何正确解决处于弱势的劳动者们遭受的损害问题,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法院是应该有着公平的判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