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呼格案之外的新华社记者汤计
作者:潘琦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点击数2107  更新时间:2015/1/7 9:47:31  文章录入:谈心  责任编辑:bjb

       或是新华社最年长的一线记者
       “我的同学早就当厅长了,我还在乐此不彼地写作”

       在成为记者之前,出身贫寒的汤计最初的工作是打排球。1971年,刚刚15岁的汤计进入天津大港油田,成为油田体工队的一员。汤计说,排球运动员的经历也造就了他屡败屡战的性格。
       “这场球我输给你了,晚上肯定会总结:是不是我没盯住你?脚步挪动得快不快?第二天再打,输了再总结。这个个性已经到骨子里了。”谈起打排球,汤计的言语里没有一点生疏。
       不过,汤计的排球生涯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后来调到大港油田宣传部门工作的汤计很快就对新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心想去新华社做记者。
       “当时天津有个有名的记者叫杨继绳,搞经济报道是最厉害的,我非常崇拜。”汤计把这种崇拜化作了动力。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他考入了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新闻学院。毕业后,他先是进入新华社山西分社,并在之后调入内蒙古分社,一干就是30年。
       “既然你选择了你喜欢的职业,就要用心去收获并长久坚持,而不要去计较你的名利得失。我的同学早就当厅长了,我还在乐此不彼地写作。”说到这,汤计哈哈一笑。如今这个年龄还奋斗在一线的老记者,在新华社可能独他一个。
       “他常常为采访对象的工作业绩而激动欢喜,也时常为采访对象的悲惨遭遇而伤心落泪。”在张丽娜看来,也许正是这种感情的共鸣,激励着他不知疲倦地在新闻事业上耕耘。
       回望这三十多年新华社记者生涯,汤计感慨:新华社的报道没禁区。“我当了这么多年记者,自己能写就写,写了没有被领导毙过。”但他也强调,“做记者应该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地去看待和反映新闻事实。”
       “我当记者这么多年,从没有因为失实而出过什么问题。我的新闻报道都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有10分写8分。”汤计说。
       汤计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做事、做新闻。他不喜欢参加各种党政会议,更喜欢认真地沉淀下来,静静地思考。而工作之余,大部分时间会在家呆着,看看网络上有什么新闻。即便是在饭桌上吃饭,也会“两个耳朵竖起来,注意收集新闻线索”。
       汤计笑着说自己没啥爱好,除了打打球,过去最大的爱好就是下中国象棋。在他单位附近的马路边,时常有一群等活的农民工。每次写稿子累了,他就会从单位跑出来,蹲到路边和他们下两局。
       不过,随着退休日子越来越近,汤计也越来越难以掩饰内心的那份伤感——虽然他将去内蒙古师范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把一辈子的新闻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而且这也是他一直以来所非常喜欢的工作。
       “由于年龄、身体原因不得不退休,这是规律。但我一辈子守候了新闻几十年,突然发现要离开了,心里终归是非常难受的,真的很舍不得。”汤计坦言,就在前一天的报告会上,他落泪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