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纪委“新政”
作者:赵晨熙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点击数2639  更新时间:2014/1/1 8:10:16  文章录入:谈心  责任编辑:bjb
                  法治周末记者 赵晨熙
       法治周末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党的十八大之后2013年以来,在中央有关部门密集下发的14部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各项行为的规定中,有4部出自中纪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还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2013年这一年中每逢节庆,中纪委都必发公款消费禁令。
       不过,这还不是中纪委2013年最亮眼的表现。
       出台禁令,开通网站,加大巡查制度,严查贪官……在2013年,王岐山领导下的新一届中纪委新政频频,由此展开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在国内刮起了一阵强烈的反腐风暴,并且成果显著。
       有媒体甚至表示,2013年的中国年度人物应选“中纪委”。

       禁令频频“动真格”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发现,在中央有关部门大规模发布禁令的2013年,王岐山执掌下的新一届中纪委的表现可谓可圈可点。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八项规定”后,中纪委便率先响应,在12月27日发出通知,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严禁用公款购买香烟、礼品;严禁用公款搞走访等拜年活动。
       此后中纪委又相继发布多条禁令:2013年5月,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要求做到“零持有、零报告”;9月3日,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10月31日,发出通知,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11月21日,下发通知,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
       “中纪委积极发布禁令不光是在响应号召,更重要的是表明了整风倡廉的决心。”任建明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在2013年里每逢节庆,中纪委都必发公款消费禁令,“一方面体现中纪委的禁令具有针对性,通过串联重要时间点并从细节抓起,起到防微杜渐效果;同时也传递了一个信号,此番整风运动绝不是‘一阵风’。”
       在发布禁令的同时,中纪委也充分发挥了监督查处作用。从2013年3月开始,中纪委先后4次对32起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从第一批通报以“县官”为主到第四批通报中涉及副省级干部,被通报官员的身份在逐渐加重,并且第四批通报还直接对违纪干部“点名道姓”。
       任建明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评价说,通过定期通报让民众切实看到整治行动,极大振奋了全民反腐的信心;通过“指名道姓”的曝光也彰显了中央在整风肃纪方面的决心,给更多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

       开通官网“接”民心

       其实,发布禁令、通报违纪官员仅是中纪委2013年反腐工作的一部分。
       2013年9月2日上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这被认为是一大突破。
       法治周末记者浏览该网站看到,在网站内设有头条要闻、法律法规、网上举报、廉政论坛等10个版块36个栏目,对接受调查的官员也会第一时间在显著位置公布,“四川省政协主席李崇禧”等均榜上有名。
       “开通网站在中纪委历史上尚属首次,是一大突破。”任建明指出,以往中纪委留给公众的印象很神秘,与民众交流不足,这也导致其工作屡遭质疑,深陷“信任危机”。而今通过官网,第一时间对腐败大案要案、纪检人事调整等进行发布,加强与民互动,“接”上了民心,也体现出新一届中纪委工作观念上的改变。
       记者了解到,现在中纪委副书记、秘书长等会定期在网站上进行访谈,介绍相关纪检工作情况,并接受群众监督。在网站的留言板上,记者看到许多网友对中纪委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中纪委工作人员吴平(化名)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群众的每一条留言,每一个线索我们都会认真观看,要和民众形成合力,坚决打击贪腐行为。“网站不搞‘面子工程’,而要切实将其作为公开反腐倡廉信息的主渠道,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平台。”

       巡查加强暗访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童名谦、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通过梳理这些被纪委“拉下马”的官员,记者发现很多都是中央巡视组在巡视期间发现的问题。
       “中央巡视工作制度始于2003年,并非全新的反腐手段。”任建明认为2013年巡视工作之所以效果显著,一方面是中纪委在反腐思路上从以往“预防为主”调整为“主动出击”;另一方面就是在巡视制度上进行了创新。
       吴平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以往中央巡视组基本采用公开进驻被巡视单位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后约谈官员的传统“明察”方式;而王岐山在布置新一届中纪委巡视组工作时特别强调了在“明察”的方式上加强“暗访”。同时中央巡视组也将巡视重心由以前的“相对全面”回归到最主要的职能:找线索。为增强效率和针对性,巡视工作也被赋予新的手段,即抽查领导干部报告的个人重大事项,这些举措都使得众多问题得以暴露。
       此外,在中央巡视机构改革上也进行了创新,不但统一组建了10个中央巡视组,同时创立了“巡视组组长不固定;巡视地区和单位不固定;巡视组与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的“三个不固定”巡视方式。
       “一系列对巡视组的重大制度变革,极大提升了巡视组的工作成效。”任建明举例称,巡视组组长不再是以往的“铁帽子”而是“一次一授权”,这不但使意图拉拢的腐败分子找不到准确目标,同时中央也能灵活地把和地方没有利益瓜葛的人派下去,确保工作的公正性,打破以往关系网、利益链的束缚。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